前两天歼20双座版的高兴劲还没过去,最新版的鹘鹰和舰载预警机的试飞照片又出现了。
虽然图片的分辨率不是很高,但大致能看出这一版鹘鹰的座舱后部整流罩比之前的版本更肥大,更接近于F35的构型。这样可能是为了容纳更多的燃油?
机身长度看来没有明显可见的加长。至于机翼前缘后掠角、翼面积之类的从这张图上完全无法估计。由于机身长度没有明显加长,所以部分人想象的鹘鹰变身成重型机显然成了泡影,这样侧弹舱也不大可能出现。所以鹘鹰的中型机体量是不可能改变的。而且,以现在的技术水平,有超音速需求的隐身战斗机要想正常着舰,大概率走中型机这条路。这个我已经在《扯一扯国产舰载四代机着舰重量》中阐述过。
新版鹘鹰这种构型带来的问题就是后向视野变差,整机重量也会略有上升,为保障着舰的低速性,机翼面积可能也会向上微调。这样超跨音速下的升阻比也许会比早期版本低一些,不过应该仍旧优于F35。
既然后向视野变差,解决的办法也和F35类似,就是布置EODAS了。鹘鹰2.0版本在座舱后部已经有个类似EODAS的窗口,但座舱前方没有。现在这种构型下如果对鹘鹰还有空战方面的要求,那么EODAS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鹘鹰2.0,可见座舱后方的窗口
鹘鹰2.0,可见座舱后方的窗口
至于新版鹘鹰的飞行性能,如果动力相同,比鹘鹰2.0是会下降一些的,但应该还是要优于F35。为什么呢?我的判断是无论鹘鹰怎么设计,601都应该会保证机身长度与最大截面积之比要大于F35,以保证超跨音速时波阻小于F35。因为在气动上,鹘鹰可以优于F35的主要就是超跨音速了。
鹘鹰目前的发动机还是RD33或是其国产版涡扇13,双发的台架加力推力确实要低于F135,不过作为涵道比0.48的RD33的高空性能却要优于更小涵道比(0.34)的涡扇F404,与涵道比更大(0.57)的F135比较因为缺乏相关数据则很难说。如果鹘鹰将来换装的涡扇19也能继承RD33的高空优势,可能超跨音速的优势能够更明显。
那么,按理说美军的F35也可以换发获取优势嘛。这不好说,根据本周二雷西昂CEO格雷格·海耶斯的话,美国空军F35A的发动机因为价格问题,至少是不能用雷西昂旗下普惠(PW)公司的变循环发动机了。据说四等人和海军的F35B/C早已经不打算用变循环了,导致只有美国空军在投资变循环。考虑到美国空军对F35A的维护保养成本高企十分不满,今年已经有内部研究报告建议砍掉4成的F35A数量,给它换更昂贵也更复杂的变循环发动机可能更渺茫。
RD33与F404推力特性比较,红色为F404
RD33与F404推力特性比较,红色为F404
然后还有舰载预警机,这是首次见到空警600真身。之前只能是在武汉水泥航母的甲板上对着模型过过眼瘾。从预警雷达天线罩与翼展的比例关系看,应该和美军E2的构型差不多。天线无疑是端射阵,其频段应该也是P波段的。但端射阵是否是美军ADS18那样的有源相控阵就不得而知了,是否具备空时二维信号处理(STAP)能力就更是无从知晓了。
空警600试飞图,网图侵删
空警600试飞图,网图侵删
今天就说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