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的一个报道着实让人大跌眼镜:一位日本名古屋大学的博士在发了Nature后居然把装有数据的实验室公用电脑丢了。
是的,大家没看错,不是「lose」的那个丢,而是装着数据的电脑,被那个生产数据的人「throwaway」了!
为掩盖数据造假,博士生丢弃实验室公用电脑
近日,日本名古屋大学发布了一份针对学术不端的调查报告,在报告中提到了一件让人意想不到的事儿:「一位博士生丢弃了一台苹果电脑,这电脑还不是自己的,居然是实验室的公共财产」。
图片来源:报告截图
大概就是说,这位博士生NobuhikoMitoma既没有留下电子的实验记录,也没有原始的实验记录本,而是直接将数据保存到U盘中,再通过从实验室借来的Mac笔记本传到dropbox,先不说这种行为不符合实验室的管理规定,根据调查这位博士估计根本就没有上传所谓的原始数据。
为了掩盖他的造假行为,这位博士丢弃了实验的Mac电脑,这下直接死无对证。
一万多的电脑说丢就丢,菌菌真的想说:扔哪里了?我去捡!
根据调查机构的结论,这位博士生从很早的阶段就开始了每天的伪造数据行为,而且伪造数据数量极大,甚至进行隐瞒工作。
究竟是多大的利益才会让这位同学铤而走险,选择数据造假呢?
看到答案的菌菌心里真不是个滋味,靠着造假,这个博士发了一篇Nature,一篇ACSAppliedNanoMaterials,以及一篇JACS文章。CNS自然不用多说,另外两个期刊在其领域也是顶级期刊了。
图片来源:Nature
不过,即便是死无对证,这位同学还是逃不过学校和期刊方面的处理,说谎总是要付出代价的。
根据名古屋大学发布的声明,这位造假博士参与的3篇论文,包括那一篇Nature都被要求撤稿。不仅如此,其共同作者虽未参与造假活动,但其也有责任对NobuhikoMitoma的行为进行监督,未能很好的起到自己应起作用,是造成这一学术不端事件的间接原因。
图片来源:名古屋大学
有一说一,在这件学术不端案件中,最无辜的可能就是那台被丢弃的电脑了。这名博士生掩耳盗铃的样子像极了小时候骗老师作业被狗吃了的同学。
电脑失窃,是祸不单行,还是心里有鬼
事实上,在科研圈里,丢电脑这件事发生了可不是一次两次,有时候让人很难判断电脑失窃到底是数据造假怕被发现的托词,还是真的祸不单行,财也空空,数据也空空。
2016年,著名期刊Science发表了一篇题为Environmentallyrelevantconcentrationsofmicroplasticparticlesinfluencelarvalfishecology的论文,研究了海洋中微塑料对海鲈鱼幼体的影响,发现海鲈鱼幼体不但会吃微塑料颗粒,而且相较于它们的天然食物,它们还更偏好吃微塑料。
图片来源:Science
多么有意思的发现啊,但作者OonaLönnstedt的同事JosefinSundin在看完论文后,意识到这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论文所示的实验规模却与实际情况大相径庭,没办法,只能和期刊方面举报了。
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Lönnstedt也不是吃素的,火速进行了回应,在回应中,她提到了记录实验的3张照片随笔记本电脑失窃而丢失了,别问,问就是电脑丢了。
但随后的调查证实了她存在数据造假,可以说是光速打脸,论文也被期刊撤稿了。
图片来源:Science
不得不说,现在造假人的水平真是越来越高了,捏造点数据就可以发个CNS,无怪乎大家趋之若鹜,被揭穿了大不了删库跑路,无非就是不在继续科研了。
有人是掩耳盗铃,也有人是真的祸不单行。
但在另外一个案例中,另一位老哥真真实实被小偷偷了电脑,并且蒙受了无比巨大的损失——由于无法提供一些原始数据,生态学家DenonStart在多伦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期间,因其论文而获得的加拿大生态与进化学会(CSEE)的两个奖项都在2020年6月被学会撤回。
图片来源:www.csee-scee.ca
谁也不会想到,只是去森林公园游玩,就会遇到一对砸车窗的雌雄大盗,真是丢了一个电脑,失了一批数据,没了两个奖项,还有三篇文章要面临读者的质疑。
图片来源:justice.gov
不过幸运的是,随着大盗被警方抓获并认罪,期刊TheAmericanNaturalist的主编DanielBolnick表示司法部已向他确认Start是受害者之一。DanielBolnick表示,编委会已经独立确认了作者无法提供原始数据的原因是正当的,并认为,真诚且积极地参与对其发表的论文进行勘误的作者,不应因其论文需要更正而受到处罚或骚扰。
图片来源:Pickering的认罪记录
论文总算是保住了!
实验数据很重要,别和科研狗开玩笑
有人造假数据,因害怕被查可以将数据随意丢弃。也有人为了捍卫数据,不惜拿命与歹徒搏斗。
(并不是提倡大家和歹徒搏斗的意思。)
2017年有过一则新闻,在南非约翰内斯堡,26岁的NoxoloNtusi遭遇持枪抢劫,面对歹徒她顽强抵抗,只为保护自己的论文。
图片来源:微博
原始数据对于认真工作的科研狗们来说,重要性不言而喻。不仅方便我们平时实验的复盘和整理,关键时候也能成为呈堂供证。导师常挂在嘴边的:实验记录是实验室的公共财产。可不是一句玩笑话。
题图来源:自制
投稿:zhanglanxin@dx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