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一南告诉基辛格,当年访华时有107辆车接,基辛格听后深深鞠躬

最新新闻 http://rui-e.cn

2015年6月,金一南将军一行人访美,遇到了已经90多岁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双方聊着聊着,基辛格脑袋一歪就睡着了。助手很尴尬,急忙打圆场道:“大家的问题太温和了,可以聊点尖锐的嘛,一受刺激他就不困了”。

可是聊什么呢?金一南灵机一动问道:“基辛格先生,您可知道,当年您陪同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时,您的车队有多少辆车?”

当年一手促成中美建交,这是基辛格一辈子最风光的时刻,也是他最得意的成就,听到这里老人果然精神了,他兴奋的说:“我记得有四五十辆吧。”

金一南笑了笑:“不对,是107辆。”

“这么多?你是怎么记住的?”基辛格瞪大了眼睛。

金一南说:“1972年您们访华时,我是北京一个小厂的学徒工,车队经过时正是上班路上,长安街全面戒严,公交车被堵在西单十字路口。当时我们全车人就在那里一辆一辆的数车队,最后一直数到107,这个数字几乎是全车人一起吼出来的,所以我印象深刻,一直记到现在,当时我可是优秀学徒,从没有迟到过,那天长达一小时的堵车,是我第一次迟到。”

讲到这里,全场哄堂大笑,基辛格也不困了,他扶着椅子站了起来,忽然对着金一南鞠了一躬道:“为四十多年前耽搁你上班,我向你正式道歉。”

全场瞬间一片寂静,紧接着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金一南正了正色,笔直的站起来:“尊敬的基辛格先生,我国主席讲过一句话,真不敢想象,中国和美国终于有一天能在一起谈论世界和平与进步。我也想借用一下,真没有想到,43年前被堵在西单的一个小学徒,能跟您坐在一起会谈,并接受您的道歉。”

大家再次鼓掌,掌声更热烈了,连基辛格也微笑的鼓着掌。

这是金一南将军在他的新书《为什么是中国》中讲到的一个小故事。金一南感慨道:“基辛格为什么会道歉呢?那是因为我们背后是一个崛起的,强大的中国。如果我背后是一百年前的中国,基辛格会一趟趟往中国跑么?我也不过就是个街道小厂的退休工人,怎能和美国前国务卿坐在一起聊天呢?我们个人的命运,永远是和国家的命运紧紧相连的。”

金一南

离开国家崛起,谈何个人命运。

这句话说来简单,但是近代的中国人,是没有所谓的国家概念的,国是国,是皇帝的国;家是家,是自己的家。

鸦片战争以来,清廷先后宣战四次。

1841年,道光向英国宣战;

1860年,咸丰向英法宣战;

1894年,光绪向日本宣战;

1900年,清廷第一猛人,慈禧太后向英德法等十一国同时宣战。

结果怎么样呢?四次宣战换来四个条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以及最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这四个条约在中学历史课本上一次次的出现,提醒着每一个中国人勿忘国耻,也昭示着近代百年国耻的开端。

为何败这么惨,是皇帝无能么?其实这样说多少也冤枉了道光等人,为了重振朝纲,道光规定宫中岁入,不得超过二十万。自己每天穿着一个打了补丁的破裤子,钱都用来支援前方备战,要和英国人打一仗。

他顶住求和派的压力,启用林则徐禁烟。然而最终还是输了,第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是他签的,第一个被钉在耻辱柱上的也是他。

为啥会输?还是那句话,国是国,家是家。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军广州登陆后,当地民众向他们主动出售牲畜蔬菜和粮食;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冲进园里洗劫的当地民众,比联军还要疯狂;

1900年八国联军进北京,前面走的是外国军队,后面跟的是主动推小车帮着运物资和给养的民众。

这就是家天下的最大症结所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输了是皇帝割地赔款,是皇帝的家事,与我何干。这就是当时老百姓的想法。

四万万中国人,一盘散沙而已。

这就是金一南在书中得出的结论,如何将散沙凝聚成塔呢?那就是共产主义,只有让人民当家作主,只有让国是全体国民的国,那么国和家才会有完美和谐的统一,才会真真正正的成为一个国家。

为了民族崛起,近代的英豪尝试了各种道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事实证明,这些都不能救中国,真正能救中国的是马克思主义,是伟人的思想。

中国从鸦片战争以来一步步的探索迷茫之路,从无所适从到发现共产主义,再到今天的大国崛起。这里面既有偶然又有必然,未来是属于中国的,为什么会是中国呢?

因为我们以几代人的鲜血为代价,找到了一条最适合中国的道路,我们的人民对国家有归属感,对执政党有认可感,对我们所选择的道路充满了自信。

未来的中国必将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一天相信不会太久。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