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8月23日,金门炮战63周年,马英九重申“九二共识”。他期许两岸能继续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重启中断的协商与交流。今年也是大陆首次正式派遣人员进入台湾、实现两岸双向交流30周年。两岸30年前是怎样开启破冰之旅的?为何近年来两岸关系急转直下?如今要修复这段关系,需从哪些方面发力?
核心提要:
1. 三十年前,台湾海峡一起普通的“渔事纠纷”,在台当局的小题大做下,演变成一起政治事件。大陆认为这是一个处理两岸关系的机会,便派相关人员入岛进行人道探视,协助处理该事件。两名大陆记者随行入岛专案采访,也拉开了两岸新闻交流的序幕。
2. 因为缺乏沟通交流,台湾民众对大陆倍感陌生和好奇。双向交流30年后,两岸取得了包括“三通”在内不少成就。但台当局编造“大陆阻挠台湾采买疫苗”等一系列谎言,又让部分台湾同胞对大陆产生了误解。在台当局“催眠式”宣传误导下,两岸交流受阻,民意敌对性增强。
3. 两岸的事情见面一谈,比隔海喊话强100倍。修复两岸关系,首先要恪守一个中国原则,互相释放善意。其次,各界多做有利两岸发展的实事,加深同胞间的互信。另外,香港利用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也能在其中发挥促进作用。
两岸双向交流30年 “渔事纠纷”开启往来大门
庄仲希 :这个事件要从我们福建的特殊地位讲起。福建、浙江和台湾,中间就隔着一道海峡。两岸渔民经常在海上共同作业,多少有一些接触。
这一次的事情源于渔民在海上渔事作业的时候发生了纠纷:台湾渔船把福建渔船的拉网给冲破了,双方因赔偿引起争议,争议之后顺利解决,他们自己已经解决了。
▎ 福建闽狮渔号渔船(资料图)
但是台湾渔船发了电报谎称是在海上遇到海盗了,台湾的军舰就来了。他们开枪打落了我们渔民的帆,把这两艘渔船拖了回去,居然还开枪打伤了我们渔民。
这时主管的领导很敏锐地发现这是一个机会,对方把我们两艘渔船上几十个渔民都拉到了海中,我们以什么名义来交涉?当时台湾已经成立了海基会,我们这边还没有成立相应的机构。那就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的名义来向他们交涉,说我们要人道探视,我们的人被你们的军舰抓走了,人道探视是台湾当局无理由阻扰的。
我当时任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因为这件事必然会涉及到法律诉讼,或者要相关人士解决纠纷。我是福建人,正好又有律师背景,就派我和当时的红十字会总会的副秘书长曲折,作为代表,去做“人道探视”。他这个名字,和我们整个行程中遇到的一些曲曲折折的事情,也很巧合。
▎ 派去台湾的代表,曲折和庄仲希。(资料照片)
当时随团还有两个人,中国新闻社的郭伟峰和新华社的范丽青。要说曲折,当时的行程确实曲折。到了香港,他们两个记者顺利登机去台湾了,那我们两个人呢,台湾想了一些主意,临时就说有入台的文件,也不让去了。我们临时在香港还住了7天,才进入台湾。
▎ 首抵台湾采访的大陆记者郭伟峰、范丽青(资料照片)
30年前赴台人道探视福建渔民 双方律师谈判达成“无罪辩护”共识
庄仲希 :我印象最深的,应该是台湾同胞,包括台湾地区的一些官方人员,对大陆情况的不了解。这种不了解里面,又包含着很想了解这么一种心情。他们感到新鲜,我们也感到新鲜。
在这种状况下,我们进行人道探视,经过了一些很具体的谈判。首先一个是探望,第二是谈判。探望包括三场三个层次,第一,是探望在台中看守所关的那些渔民,他们是跳到台湾的船上去跟对方交涉了,(台当局)就说他们这是有不法行为。
第二,其中有一个渔民是未成年,去少年犯干事所里探望。第三,有一部分渔民没有到看守所,他们已经被送到金门岛了。当时我们还交涉,要到金门岛去看,不能阻挠我们,台湾方面就说金门岛有驻军啊也不方便,最后我们是以视像方式(探望)。还有一个谈判,就是在金门岛住的那些渔民,如何有尊严、以安全的方式回到厦门。
除了和海基会的会见以外,另外还有一次会见。就是我以律师的身份,和台湾法律界准备出庭的律师会见。我们谈案情,双方达成一个共识,就是“无罪辩护”。
▎ 在台湾处理“闽狮渔事件”时,两岸红十字会联合召开记者招待会。(资料照片)
我自己在97年香港回归后也做过系列节目“金上海”,讲的就是台商在上海如何开始了事业的“第二春”。台商也都觉得大家同文同种很是亲切,大陆给他们施展的舞台更大,之后我也亲眼目睹台湾知名企业家纷纷来大陆投资。但是近年来两岸关系急转直下,交流受阻,官方往来基本断绝,甚至港台的官方关系也基本终止,两岸民意敌对性反而增强。原因何在?
台当局阻两岸交流 用催眠术误导民众
庄仲希 :这种“敌意状态”令人很伤心。首先归罪到哪里?就是台当局为了实现“台独”,在渐进式地使用各种“台独”理念的手段,用一种催眠式的宣传,在教育上,在媒体上散布虚假信息,制造仇恨言论。最近几月内,台湾再次暴发严重的疫情,一方面大陆愿意提供疫苗,另一方面台当局明明也采购不到。但他们却(把采买疫苗)政治化,说是大陆阻挠,这都是谎言。
这就让台湾一些民众觉得“大陆是不是对我们有看法”。但实际上我接触的一些民众,他们认为大陆的发展不可阻挠,大陆的善意是客观存在的。
我认为现在整个台湾民众里,持这种正确观点的还是占了不少。因为这些年来,在两岸的发展中做了很多实事,包括我们法律界也做了很多实事,维护台商的合法权益,维护两岸的正常交往。他们都看在眼里,只是因为台当局的高压政策,我刚刚说的“催眠手法”,使得一些台湾同胞,特别是年轻的台商(误解)。
我们当时去的时候,(他们好奇)到什么程度?我和曲折两个人,只要去开会或者路过一个地方,就有很多人围观。他们想看看大陆来的人,到底什么样子的。
▎ 被台湾记者包围采访的大陆记者。(资料照片)
所以我觉得两岸的事,我们已经取得了这种成就,就是全面的开放三通。不管是通信,通邮,还是各种交通。我们珍惜这个机会,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让台商感到大陆的真诚,两岸的事情见面一谈,比隔海喊话强100倍。
庄仲希 :现在呼吁,是要大家无论从舆论上,还是认识上,都别上了“台独”分子的当,别让国际上那些企图利用“台独”来阻扰中国发展的 “邪恶势力”阴谋得逞。
要改变现状,第一,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第二,揭露他们的阴谋;第三,用各种方式来为台商办实事。争取让台湾的年轻人了解大陆的发展和诚意,这很重要 。
修复两岸关系:恪守一个中国原则 互相释放善意
庄仲希 :修复关系还是要稳步而行,而且要恪守一个中国原则。
和平统一是我们争取的方向,但不放弃(使用)武力,这一点也是要对“台独”分子有震慑力。另外就是从各角度、各领域、各团体都一起来做对台工作,不只是对台部门的,我看到现在确实也都在行动。
比如说福建省的“海峡法学论坛”,有人说法学论坛怎么和台湾联系起来?我们福建省海峡法学论坛很有特色的,特色在什么地方?如果我们要立一条新法,放在这个论坛来讨论,台湾(学者)也能从他的角度来提一些建议,香港的法学界也参加,这样形成两岸三地(交流)这么一个论坛。
我也看到很多报道,(诸如)青年创业的孵化基地,也是从实事做起。我们从各个角度行动,不间断地为两岸去做一些具体的事。无论是台商,还是台湾青年,他们都会感受到。
▎ 昆山两岸青年创业孵化基地。
从实际数字来看,2020年整体投资和贸易的数字并没有下滑多少,也没有形成一个很不好的局面。实际上该赚钱的人还是在发财。但是我们要做的工作,也是要扎扎实实,不停步地去做。
两岸架起沟通桥梁 汇聚舆论积极力量
庄仲希 :媒体方面的努力不可缺少,媒体是两岸民众天天都看得到的。(民众)从他得到的信息,从他得到的导向都会看到怎样做才合适,怎样的信息才是真实的。
这里面“老王卖瓜自卖自夸”一下:我在中国评论通讯社做法律总监,我和社长郭伟峰,30年前就一块到了台湾,经历了破冰之旅。他们在台湾也有设点,一个合法的台湾中评社,是由台湾的媒体人组成的。现在很多大陆的媒体在那里,生存受到台当局的威胁,他们(中评社)照样存在着。
他们能够通过网上平台和杂志,给很多的台商,包括高端的思想者,和一些媒体的人员,有一个倾诉的地方。这样我觉得对整个舆论的导向是有很大帮助的,香港阵地还要发挥它的作用,
尽管陈同佳的案子搞得两岸,甚至港台都有一点隔阂。但是我觉得港人到台湾去还是方便的。我觉得应该用好香港和香港人,这种特殊地理位置和身份,加强两岸三地媒体和经济上的民间交往交流。
迪奥高仿 https://www.sumipvc.com/product/di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