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刘少奇病重之时手中为何紧紧握着两个葫芦?原因令人心疼

贵阳旅行社 https://www.gzly01.com/

1968年10月,在八届十二中全会上,刘少奇被错误地撤销一切职务,并被永久地开除党籍。第二年,林彪发出所谓的“一号命令”,号称全军要进入一级战备,准备打仗。在这一背景下,已经被折磨的奄奄一息的刘少奇又被他们趁机以“战备转移”为理由从北京秘密押解到河南开封并交给当地驻军部队监护。

据当事人回忆,刘少奇那时候已经是重病在身了,他已经无法自主活动,更不可能自主离开北京,所以,当时负责转移的人员找了一个担架将刘少奇抬到了北京西郊机场,而随行的除了几名医护人员外便只有他的老卫士长李太和,虽然无法自主行动,但他的意识还是清醒的。

不过,那时候的刘少奇还不知道自己的长子已经含冤而死,更不知道他的妻子和其他儿女也都在不同的地方接受不同的改造。

就这样,赤着身体的刘少奇被简单地裹了一层棉被后便于1969年10月17日晚被抬上了飞往开封的飞机。

大约一个小时后,飞机降落,刘少奇随即被抬到了开封市北土街10号的一个封闭的看起来像是一座监狱一样的院落。

当时刘少奇鼻子里插着鼻饲管,喉咙里通着吸痰器,身上扎着输液管,因为长期遭受折磨,他已经浑身动弹不得,只有眼睛时而转动仿佛在告诉世人,他还活着,他还有意识,但这又有什么用呢?

来到开封后,刘少奇的病情反复加重,每当这时候,监护人员都会按照规定向北京请示是否给予进一步的治疗,可是每次他们得到的都是“按现有条件治疗”!

可是,现有的又有什么条件呢?当时院里院外都是荷枪实弹的士兵看管,院内根本没有任何医疗器械,医务人员也不允许外出,在那个院子里,连基本的血液化验和拍片都做不了,对于已经是古稀之年的刘少奇,这种所谓的“治疗”有什么用呢?

这简直就是蓄意谋杀!是迫害!

可是,对于自己当时的处境,刘少奇竟出奇的安静,从他被抬上飞机的那一刻起到他离开人世的那一刻止,他都没有再说过一句话,似乎他早已接受了死亡的降临。

那段时间里,刘少奇静静地卧在床上,虽然病情在加重,但一切都已经无济于事了。

因为无法进行有效的治疗,负责看护的开封医务人员只能在他的病历本上如此写道:四肢没有主动运动,自己不会动是被动体位,但两眼可以看人。

除此之外,开封的医务人员还特别注意到,从他们接收到刘少奇开始,刘少奇的手中就始终紧紧的握着两个葫芦!

一个已经病重到不能动弹的老人竟然对葫芦如此痴迷?他们一开始并不理解,但随着日子久了,他们终于发现了刘少奇手中“葫芦”的秘密!

原来,刘少奇手中的那两个“葫芦”不是真葫芦,而是两个已成葫芦状的塑料药瓶!

后来他们才得知,刘少奇在北京时,由于病痛的折磨,他有时候紧紧的攥着拳头,有时候又会伸出十指到处乱抓、乱撕,有时候医务人员前来给他进行治疗,他会本能的抓着医务人员的衣角或者其他能够抓到的东西然后死死不放!

几次下来,医务人员就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拿了两个塑料药瓶让他握在手中,一来是防止他继续到处乱抓,二是期盼能够转移他的注意力,让他不至于这么痛苦。

其实那段时间以来,参与监护刘少奇的医务人员很多也都对他怀有极大的同情心,可是由于上级规定得太严格,他们根本没有办法去过多的帮助刘少奇,他们能做的,就是给刘少奇两个塑料药瓶!

昔日的国家领导人沦落至此,怎能不心生感伤?可是,谁都救不了他!

就这样,垂死中的刘少奇得到了两个药瓶,从那以后,两个药瓶便成了他缓解痛苦的唯一方法,而日复一日,那两只药瓶就被捏成了葫芦状,加上刘少奇手掌汗液的侵蚀,白色的药瓶逐渐发黄,如此,两个药瓶看起来就更像是一对真葫芦了!

据当时刘少奇身边的医务人员后来回忆:

当时我们都说刘少奇手中拿的是个‘宝葫芦’,这样也许能稍稍稀释他巨大的身心重创吧!

是啊,大家都希望刘少奇手中的葫芦是“宝葫芦”,能够令刘少奇逢凶化吉,可是,事实却是残酷的。

11月11日晚,刘少奇突然发高烧,至午夜1时,刘少奇开始出现痉挛,瞳孔对光反射亦逐渐消失,至凌晨6时45分,随着他手中的“葫芦”滑落在地,一代伟人就这样默默的离开了人世,离开了他曾为之奋斗的、无限热爱的祖国大地!

刘少奇去世后,一位工作人员偷拍下了他的最后一张照片

刘少奇的去世无疑是祖国和人民的重大损失,但可悲的是,由于当时形势使然,刘少奇去世的消息竟然被阴谋封锁了。

当刘少奇去世后,负责刘少奇专案的副组长和老卫士长李太和等人按要求前往开封处理他的后事。

当见到刘少奇的遗体后,长期在刘少奇身边工作的李太和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但他只能偷偷抹去夺眶而出的眼泪。

当时刘少奇蓬头垢面,由于长期遭受病痛的折磨,他的嘴和鼻子也已经变形了,李太和只能强忍着悲痛为昔日的老首长净面,然后为他穿上衣服和鞋子。

据李太和回忆,刘少奇到开封仅仅27天,在他陪刘少奇离开北京时,为赤身的刘少奇携带了一套中山装和衬衣、衬裤。一到开封,他又后悔怎么没有带双鞋子,他是多么盼望刘少奇能挺过这一关,下床走走啊!可是如今站在他的遗体前,他的心都碎了。

然而,因为当时形势依旧严峻,他的冤屈并没有随着他的离去而被洗刷,为了避免刘少奇的去世在全国引发更大的热潮,那些人决定低调而尽快的处理他的后事。

于是刘少奇的专案组人员带着上级的命令来到开封,要求当地的驻军必须严格保密且必须配合他们处理刘少奇的后事。

13日下午,专案组人员带着开封当地驻军——8172部队的介绍信来到开封火葬场联系遗体火化,当时为了保密,专案组谎称刘少奇是“部队职工刘卫黄(这是刘少奇在家乡上小学的曾用名)”,他是“因烈性传染病而死亡”需要“立即火化”,而且为了避免扩大传染,需要“夜间火化”!

就这样,专案组在以一系列的谎言与火葬场取得联系后,于13日晚上将刘少奇的遗体运到了火葬场。

那天晚上,他们用三角巾把刘少奇的脸部包起来,以防止被火葬场的工作人员看出来,再在遗体上盖上白布,然后抬到一辆军用吉普车上,因为车身容不下刘少奇的整个身体,所以他的双脚只能露在车门之外。

为了隐藏刘少奇的身份,专案组人员真的是想尽了一切办法。

就这样,在当天午夜,刘少奇的遗体在开封火葬场被秘密火化了。

火化全部结束后已是14日凌晨,刘少奇的骨灰被放在了编号为123的普通骨灰盒中,那是用最低级的三合板做的最低级的骨灰盒,因为没有亲属在场,骨灰盒只能寄存在火葬场,而办理的《骨灰寄存证》上的申请人则写着“刘原”的名字,也就是刘少奇的儿子。

当时参加监护的8172部队一次缴纳了3年的骨灰寄存费。

此后的三年间,包括刘少奇的夫人王光美在内的所有亲属都不知道刘少奇已经去世,直到1972年,在刘少奇子女的多方询问和打听下,他们才从中央那里得到毛主席写的“父亲已死,可以见妈妈”的批示,后来他们将消息又告诉了尚被关在秦城监狱的王光美。

由于这时候大运动尚未结束,一切都没有定音,所以,刘少奇的家人们被告知“刘少奇于1969年11月12日因肺炎死于开封,他的骨灰由组织保存,不能给家属,且不准对外人说,如果有人问起,就说不知道。”

也是在这一年,8172部队到开封火葬场又续交了3年的骨灰寄存费,可是到了1975年,部队奉命要调防浙江,为了保证刘少奇的骨灰能够继续存放在火葬场而不是被火葬场当作无人认领,部队在离开河南前又续交了10年的骨灰寄存费。

可以说,正是这一次的续交,才让刘少奇的骨灰得以幸存,可以想象到,如果没有这一次续费,那么刘少奇的骨灰就真的有可能会被火葬场视为无人认领而被处理掉,到那时,他的骨灰将再也找寻不到了!

而除了续费之外,部队临走前还派人将写有“刘原”名字的《骨灰寄存证》交给了河南省委,之后由河南省委办公厅机要处保存。

刘少奇和王光美

1976年,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持续十年的大运动终于彻底结束了,中国迎来了新生,而那些冤屈也必将得到平反!

1979年2月,出狱不久的王光美住在中组部的翠明庄招待所,一天,王光美居住的屋子大门突然响了起来,王光美开门后,一个陌生的男人出现在她面前。

来人询问:“请问,您是否是刘少奇同志的夫人王光美女士?”

王光美诧异的点点头,来人见状后,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他开始向王光美介绍自己:“您好,我叫赵文甫,是河南的省委书记,这次我是专程来拜访您的!”

听到来人的自我介绍后,王光美便将赵文甫请进了屋内。

原来,赵文甫是专程来与王光美探讨刘少奇骨灰的事情的,因为在不久之前,赵文甫便得到了“刘少奇逝世于开封”的消息,震惊异常的他当即决定要将这件事搞清楚,所以,趁来北京开会之际,他想要拜访一下王光美,希望能从她这里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

见到刘少奇的骨灰后,王光美潸然泪下

正如前面说过,关于刘少奇的去世,中央一直对外严格保密,即便是开完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一消息也没有解封,所以想要调查清楚,首先要确定这一消息是否是真的。

当赵文甫从王光美口中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后,他便告辞离去,回到河南后,赵文甫立即开始调查,但毕竟当时中央尚未对刘少奇的结论进行公开的纠正,所以,要调查刘少奇逝世的真相是不能公开进行的。

于是,赵文甫令李树田和刘克让先去开封秘密调查。

李树田和刘克让来到开封后,经过走访调查,确定了当年刘少奇确实是被秘密送到了开封,至于是否在开封被火化,则需要到火葬场做进一步的了解。

当二人到了火葬场后,为了保密,他们只是说想寻找一位老战友的骨灰,因为多面未见,他们也不知道老战友用了什么名字,只知道姓刘,湖南人,去世的时候大约70岁左右。

在郑州人民会堂举行的刘少奇同志骨灰迎送仪式

来到火葬场后,因为是省委下来的人,所以工作人员非常热情地将火化登记表都拿了出来,供他们查阅,李、刘二人仔细地将1969年前后的火化者名单都查找了一遍,他们没有发现“刘少奇”的名字,于是便将年龄、籍贯符合的刘姓死者的名字都抄录下来,这其中自然就有“刘卫黄”,只不过因为没有《骨灰寄存证》,所以他们也无法做进一步的核对。

当两人返回郑州后,便将调查的所有情况向赵文甫作了详细汇报,赵文甫立即向省委传达了要尽快将刘少奇同志逝世情况及其骨灰下落搞清楚的指示。

就在赵文甫秘密寻访刘少奇骨灰的时候,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物的出现给了赵文甫极大的帮助!他就是当年具体负责保管刘少奇《骨灰寄存证》的省委公安厅机要处工作人员霍云桥。

当霍云桥见到赵文甫后,便将当年他所知道的一切情况都告诉了赵文甫,赵文甫异常激动,他当即让霍云桥持证到开封火葬场取回刘少奇的骨灰。

那是3月5日,那天晚上,霍云桥乘车来到开封,并于当天夜里将123号骨灰盒从火葬场悄悄取走。

从刘少奇火化到他的骨灰被取走,整整10年,而这10年间,火葬场的工作人员都不知道,那个编号为123的骨灰盒里放着的竟然是新中国昔日领导人刘少奇的骨灰!

王光美在郑州迎接刘少奇同志的骨灰

当霍云桥将刘少奇的骨灰取到郑州后,经过省委开会后决定,骨灰盒暂时放在赵文甫办公室内的铁皮保险柜里,待日后中央对刘少奇作出平凡决定再对外宣布,让他的骨灰回到应该回到的地方。

1980年2月,十一届五中全会召开,会议上,中央最终作出了“为刘少奇同志平反”的决定,匆匆12载,刘少奇终于沉冤得雪!而在当年的会议上,赵文甫将刘少奇在开封逝世及寻觅保存其骨灰的经过向大会作了报告。

之后,中央决定在北京隆重举行刘少奇同志追悼大会。

5月13日,刘少奇夫人王光美率子女和刘少奇治丧委员会部分成员来到郑州,当天下午,在赵文甫等省委领导的陪同下,他们来到开封,来到刘少奇生前居住的那个小院和火葬场。

当他们走进刘少奇逝世的那间屋子,看到刘少奇用过的那对枕头时,王光美再也抑制不住眼中的泪水,她将枕头温柔的拥入怀中,那是她当年陪同刘少奇访问东南亚时,柬埔寨国王西哈努克送给他们的,在北京的家中,他们一直使用着。之后,他们的子女也都一一抱着枕头失声痛哭,他们哭喊着:“爸爸,爸爸”,但他们的爸爸再也听不到了。

据当时的亲历者回忆,那哭声真的令人心碎,后来还是王光美坚强的抑制住心中的悲痛,大声的劝慰儿女们:“孩子们,坚强些。”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刘少奇同志追悼大会

因为中央已经就刘少奇平反一事在全国进行了通报,所以当王光美一行来到开封后,开封几万市民自发来到那座小院外和马路上,深切的缅怀和追思刘少奇同志。

5月14日下午,刘少奇骨灰迎送仪式在郑州省人民会堂隆重举行,下午两点钟,迎送刘少奇的“灵车”从人民会堂缓缓向机场驶去,沿途几万民众目送敬爱的少奇同志离开这片土地。

5月17日,刘少奇同志追悼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这也是人民大会堂成立以后第一次举行的万人规模的追悼会。

在悼词中,邓小平动情地说:“历史对新中国的每个创建者和领导者都是公平的,不会忘记任何人的功绩。和毛泽东同志、周恩来同志、朱德同志一样,刘少奇同志将永远活在我们各族人民的心中。”

王光美将刘少奇同志的骨灰撒入大海

是啊,虽然生前曾承受了太多的痛苦和折磨,但历史终究是公平的,人民也永远不会忘记刘少奇。

5月19日,按照刘少奇同志生前的遗愿,他的骨灰被撒入了大海,而他的精神、他的意志以及他为新中国的建立所作出的不朽贡献将伴随着大海永远的长留人间!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