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有氧运动可有效保护心脏!
大家都知道运动可以促进健康、延缓身体老化、改善疾病。但其实,针对不同疾病,都有一个适当的「运动处方」。
那么问题来了,运动能改善心脏健康吗?
别说,还真能!今天,就来说说运动改善心脏功能这件事。
有氧运动对于心脏的3大好处
在一项关于心脏健康的研究中,研究人员进行了为期八个月的运动实验调查,观察不同的运动项目对于受试者的心脏健康会产生哪些影响。
结果发现——
一些具有持续性属性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可以使心血管系统处于一个稳定的运动水平。
用大白话翻译:心更健康,跳的更稳了。
那么,有氧运动对于心脏具体都有哪些好处呢?
改善心脏功能
使心脏的阻力与负荷间接降低
带走血管中的发炎物质
间接引导血糖、血压、胆固醇跟着下降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坚持有氧运动一段时间再做同样的运动,心跳慢了,也不喘了,感觉更轻松。
根本原因在于,长期有氧运动增强了心肌收缩力,提高了身体对氧的利用率和血液循环效率。
什么强度最适合自己?
有氧运动有中等强度的,也有较大强度的,怎么知道自己适合哪种?
其实,每个人年龄不同,身体状况也有差异,所以并不存在通用的衡量标准。
举个例子,保持同一个速度跑步,有的人觉得轻松,有的人却会气喘吁吁。
不过,我们还是有办法计算适合自己的运动强度,这里给大家介绍两种比较简单的方法:
方法1:适用于不爱运动的人
如果运动时你可以正常说话,但不能唱歌,说明此时的运动强度为中等;
如果运动时你说话要喘气,说明此时的运动强度较大。
方法2:适用于有运动经验的人
这个方法是用心率估算运动强度,心率就是每分钟心跳的次数,具体需要3步:
先算一下最大心率:最大心率=(207-0.7×年龄);
测量一下自己安静时的心率;
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运动强度:
中等强度运动时的心率=(45%~55%)×(最大心率-安静心率)+安静心率较大强度运动时的心率=(65%~75%)×(最大心率-安静心率)+安静心率
比如小李20岁,最大心率即207-0.7×20=193(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假设她的安静心率是70,那么中等强度运动时的心率即(45%~55%)×(193-70)+70≈125~138。
较大强度运动心率为(65%~75%)×(193-70)+70≈150~162。
运动时留意一下心率,就能知道运动强度了。如果有心率表或者运动手环可直接测心率。
适度运动才最好
我们总强调「适度运动」,是因为运动强度太大容易导致损伤,甚至让心脏不堪重负,所以把握好「度」很重要。
那么,怎样运动才适度?
权威机构美国运动医学会推荐,对于普通成年人,适宜的运动量是:
一次进行30到6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或者是一次进行20到60分钟的较大强度运动(有经验的人,把两者结合起来也行)。
可分多次累计完成,但每次运动时间不能低于10分钟。
推荐每周运动3~5次。
心脏偏爱这3种「有氧」
那你可能会好奇,说了这么多有氧运动的好处,到底哪些有氧适合我的心脏呢?
在此为大家整理了一份心脏喜欢的运动清单,排在前三的是——
NO1、游泳
运动优点:游泳需克服水的阻力而非重力,肌肉和关节不易受损,能有效保护膝关节;冷水环境下游泳热量消耗大,属于减肥效果显著的运动;当配合节食时,效果更加显著。
适宜人群:膝关节受损、体重严重超标、减肥、增强体质的族群。
运动周期:每周3~4次,每次30~60分钟。
热量消耗:约650千卡/小时
NO2、慢跑
运动优点:提高睡眠质量,通过跑步,大脑的供血、供氧量可以提升20%,这样夜晚的睡眠质量也会跟着提高;“通风”作用,在跑步的过程中,肺部的容量平均从5.8L上升到6.2L,同时,血液中氧气的携带量也会大大增加;提高心脏功能,长期慢跑可使安静心率减慢、血管壁的弹性增加;解压,慢跑可以缓解紧张和焦虑,有益健康。
适宜人群:减肥、要缓解压力、缓解亚健康以及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族群。
运动周期:每周3~4次,每次40~60分钟。
热量消耗:约650千卡/小时
NO3、骑自行车
运动优点:延缓大脑老化,提高神经系统的敏感度;提高心肺功能,锻炼下肢肌力和增强全身耐力。骑自行车对内脏器官的耐力锻炼效果与游泳及跑步相同。自行车还可以瘦身,是周期性的有氧运动,热量消耗较多。对颈椎病、腰间盘突出等有很好的锻炼和康复效果。
适宜人群:体重严重超标、颈椎病和腰间盘突出的族群。
运动周期:每周3~4次,每次40~60分钟。
热量消耗:约420千卡/小时
来源:四川社体
编辑:运动君
我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