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月秋:金融机构在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还可以有更大作为

南京皮肤研究所 http://www.shjingdie.cn

股市瞬息万变,投资难以决策?来#A股参谋部#超话聊一聊,[点击进入]

国际金融论坛(IFF)第18届全球年会(F20峰会)于2021年12月3日至5日在广州举行。中国工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周月秋出席并演讲。

谈及刚刚结束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他提到,虽然并没有形成特别的完整的成果,但是还是有可取之处。具体来讲,他指出,此次会议树立了新的目标,格拉斯哥气候公约中的控制1.5℃(升温)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方向;其次,在能源转换上也有所进展,逐步减少煤炭补贴正式写进了大会的成果;在新的市场——全球金融市场里的碳市场各国达成共识,并且围绕建设合作新的伙伴关系有一些新的进展。

从金融机构的角度来说,他认为,应对气候变化对金融机构既是一种责任,但同时也可看成一种机遇。一方面,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推动全球气候变化过程中责无旁贷。一个直接的体现,在中国的“双碳”目标政策体系里,绿色金融已经被明确为重要的支持和保障机制,在气候变化应对过程中支持产业结构的优化,支持传统产业的降碳,支持环境保护、气候韧性方面,金融发挥着关键作用。

当然,不仅仅是气候环境的责任。他提到,在能源转换的过程中,金融机构还有助力资产转型的责任。中国监管部门针对绿色能源已经持续更新很多政策,比如《绿色产业指导目录》、《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等等,实际上是在引导金融机构未来的方向。另外,还有持续推出的碳减排支持工具、再贷款等激励政策,来引导金融机构绿色的配置。

应对气候变化对金融机构来讲是一种责任,这是作为社会公民必须承担的,但另一方面,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过程中,去挖掘机会、寻找发展的机遇,同样重要。他提到,碳市场也许就是一种新的机遇,碳市场把碳排放的外部性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来实现降碳,然后实现零碳、负碳的综合目标。这个过程中不管是降低外部性,不管是降低碳中和的成本,还是发挥价格的激励机制的作用,都会有很重要的机遇产生。

他指出,未来的碳金融服务一定会持续深化,中国碳市场今年7月份已经启动,围绕碳市场里面的交易、结算、交割等等一系列的服务,自然就成为了机遇。在这个过程中,金融的基础设施会更加完善,比如说碳的现货衍生品会越来越多,金融产品会越来越丰富。

“金融机构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过程中,还可以有很多更大的作为。”他表示,中国发展绿色金融的时间并没有特别长,但是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过程中,金融机构一定是非常重要的助力。比如金融可以更好的在经济内部去完善顶层设计,从治理、战略还有规划,以及业务流程上面,都可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责任编辑:王珊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