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01
国内要闻
1、海关总署:今年前11个月我国进出口同比增长22%
证券日报,
12月7日,记者从海关总署官网获悉,今年前11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35.3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比2019年同期增长24%。其中,出口19.58万亿元,同比增长21.8%,比2019年同期增长25.8%;进口15.81万亿元,同比增长22.2%,比2019年同期增长21.8%。(证券日报网)
2、商务部等15部门:2025年将建立布局完善的一体化县域商业网络体系
据商务部官网12月7日消息,商务部等15部门办公厅(室)近日印发 《县域商业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指出,到2025年,建立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分工合理、布局完善的一体化县域商业网络体系。
《指南》规定了“十四五”时期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的基本框架、功能要求、实施路径和重点工作,旨在规范省级主管部门制定方案、指导建设、考核评估等工作以及有关县级行政区划(县、县级市、自治县、旗)项目建设、管理、验收等工作。
《指南》围绕“到2025年,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基本实现县县有连锁商超和物流配送中心、乡镇有商贸中心、村村通快递”的目标,以县乡村商业网络体系和农村物流配送“三点一线”为重点,以渠道下沉和农产品上行为主线,加快推动县域商业网点设施、功能业态、市场主体、消费环境、安全水平等的改造升级。
《指南》明确,增强县城商业综合服务和辐射带动能力。将县城打造成为县域消费升级的“排头兵”。鼓励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对县城购物中心、综合商贸中心、大型连锁商超等现有商业网点改造升级,推动商旅文体业态集聚,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向乡镇和村庄延伸服务,带动乡村商业发展,让县域内城乡居民不出县,就能满足绝大部分的消费需求。
在丰富农村消费市场方面,《指南》提出,促进农村用消费品升级。加快农村道路、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消费品使用环境。鼓励农村商业企业、零售网点与品牌生产厂商合作,加大汽车、大家电、家居等耐用消费品投放,加强售后维修网点建设,解决农民消费后顾之忧。
同时,吸引城市居民下乡消费,引导乡镇加强商旅文体等功能融合。发展乡村民宿、休闲旅游、自驾车旅游等,完善生活服务配套设施。举办特色节庆活动,发展会展经济,促进特色农产品销售。(证券日报网)
3、《北京市平台经济领域反垄断合规指引》正式发布
今天(7日),由北京市市场监管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政法大学竞争法研究中心组成课题组研究制定的《北京市平台经济领域反垄断合规指引》(2021年版)正式发布。
《指引》以《反垄断法》为依据,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制定的部门规章,结合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和实践经验,按照《反垄断法》对垄断行为的分类,阐述了垄断行为的构成要件和垄断行为的认定思路,引导企业建立和加强反垄断合规管理制度,自觉规范经营行为,防范反垄断法律风险,保障企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详细指导,强化合规意识。《指引》结合互联网业态特点,就反垄断法规制的涉嫌垄断行为的基本内容、行为表现和风险提示进行了说明,并列举相应案例,指导平台企业进行反垄断合规管理。
以案释法,提高识别能力。《指引》共列举12个案例和8个示例,真实案例来源我国及欧盟、美国反垄断执法机构公开的处罚案件,其中我国案例8个,美国及欧盟案例4个,真实案例为避免误解,不指出经营者名称。编写了8个模拟示例,针对平台经济领域经营者具有违法可能性的行为采取模拟示例的形式,经营者根据示例行为描述,检视自身行为合规,提高垄断风险识别能力。
回应热点,准确研判风险。针对平台经济领域竞争行为的特点和趋势,正面回应了“二选一”“大数据杀熟”等互联网领域的业态和竞争行为,对存在潜在排除、限制竞争的纵向非价格垄断协议进行了剖析,旨在提高经营者垄断风险防范意识。
预警提示,增强底线意识。《指引》结合平台企业特点,归纳平台经营者垄断行为的表现形式,分析反垄断执法考量的因素,对经营者作出15处风险预警提示,培养反垄断合规和风险预警意识。
在内容方面,《指引》在《反垄断法》框架基础上,由合规建设、合规重点、行政性限制竞争行为、配合调查、法律责任及相关法律规定组成。
为确保《指引》内容的准确性和代表性,课题组经认真研究、实地调研,借鉴欧美反垄断指南的经验与模式,结合我国国情和平台经济发展水平,创新性地采用非法条形式并引入场景案例。同时,召开三次反垄断领域专家、律师参加的研讨会,广泛征求并充分吸纳了各方意见建议,确保《指引》能够凝聚共识、发挥实效。(央视新闻)
02
国际要闻
1、美经济学家预计美国高通胀将持续到2023年
新华社华盛顿12月6日电 美国全国商业经济协会6日发布的经济学家调查显示,受需求强劲、薪资上涨、供应链瓶颈等诸多因素影响,美国高通胀将至少持续到2023年。
调查显示,经济学家认为供应链瓶颈、商品和服务需求强劲、薪资上涨以及住房需求上升是推动美国物价上涨的关键因素。其中,43%的经济学家预计供应链瓶颈将从明年第二季度开始缓解,37%的经济学家预计将从明年第一季度开始缓解。
调查显示,经济学家预计今年第四季度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将同比上涨6%,高于9月调查时预计的5.1%;明年第四季度CPI同比涨幅将回落到2.8%,高于9月预计的2.4%。
对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看重的通胀指标核心个人消费支出价格指数,经济学家预计今年第四季度该指数将同比上涨4.1%,到明年第四季度同比涨幅将回落到2.6%,仍然高于美联储2%的目标。71%的受访经济学家预计美国核心通胀率要等到2023年下半年或者更晚才会回落到2%的目标以下。
调查还显示,经济学家平均预计今年全年美国经济将增长5.5%,明年经济增速将放缓至3.9%。超过一半的受访经济学家预计明年年底将实现充分就业。
此外,经济学家平均预计2022年年底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将升至0.375%,这意味着美联储明年至少会有一次加息。38%的受访经济学家预计美联储明年至少有两次加息。(新华社)
2、欧元集团主张2022年保持适度财政支持
新华社布鲁塞尔12月6日电欧元集团会议6日在布鲁塞尔举行,重点讨论了2022年欧元区预算计划草案,主张继续保持适度财政支持。
欧元集团会议当天评估欧元区国家经济和财政状况后发表声明称,欧元区经济复苏快于预期,第四季度有望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但各成员国与各行业复苏不均衡,整体复苏前景面临高度不确定性。鉴于当前面临的经济下行风险,2022年欧元区继续保持适度财政支持十分重要,同时要注意控制开支增长,特别是债务水平高的成员国应推行更加审慎的财政政策。
声明指出,成员国应定期审查支持措施的有效性和充分性,并随时根据情况变化对其进行必要调整,同时维护中期财政可持续性。
欧元集团主席多诺霍说,变异新冠病毒的出现凸显政策支持的必要性,应继续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尽管如此,当前经济复苏强劲,有理由从广泛的支持措施转向更有针对性的措施。
根据欧盟委员会11月发布的2021年秋季经济预测报告,欧元区财政赤字预计将在2021年小幅收窄至国内生产总值(GDP)的7.1%,2022年降至GDP的3.9%。由于新冠疫情对经济活动的冲击,2020年欧元区政府债务大幅上升,预计今年将达GDP的100%,2022年和2023年逐渐回落。(新华社)
3、岸田文雄称将尽快复苏日本经济
新华社东京12月6日电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6日召开的临时国会众参两院全体会议上发表施政演说,强调将尽快复苏国内经济。
岸田说,要尽快通过必要的财政支出来复苏经济。他提出的具体措施包括用约3年时间打造环绕日本的海底电缆,以及将大规模数据中心、光纤和5G相结合,在全国范围内提供高速大容量数字服务等。
岸田在演说中还谈及对本国新冠疫情防控、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的主张。
岸田称,日本将用约一年时间制定新的国家安全保障战略、防卫计划大纲等,以期“迅速强化日本防卫能力”。
本次临时国会自6日开至21日,其间,日本执政党和在野党将围绕新冠疫情对策和经济复苏等问题展开论战。6日,日本政府在临时国会上提交了总额高达35.98万亿日元(约合2.02万亿元人民币)的史上最大补充预算案。(新华社)
4、俄印领导人决定立即向阿富汗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12月6日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和印度总理莫迪决定立即向阿富汗人民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克里姆林宫网站在第21届“俄罗斯和印度:为和平、进步以及繁荣的伙伴关系”峰会后公布了俄罗斯总统普京与印度总理莫迪的相关联合声明。声明中称:两国领导人强调,阿富汗领土不应被包括‘伊斯兰国’、基地组织以及‘虔诚军’组织(在俄罗斯被禁止)在内的任何恐怖组织用于藏匿、培训、策划行动或者融资。
他们宣布,将致力于打击任何形式的恐怖主义及其融资,消灭恐怖基础设施,抗击极端主义,阻止让阿富汗成为全球恐怖主义‘宁静的港湾’。“声明还表示:”两国领导人对和平、安全以及稳定的阿富汗表示强烈支持,并强调必须尊重该国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不干涉该国内政。双方还就阿富汗的人道主义情况进行讨论,决定立即对阿富汗人民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界面新闻)
5、非洲计划提升疫苗生产能力到2040年满足本土60%的疫苗需求
当地时间12月6日,非洲疾控中心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举行了非洲疫苗生产伙伴关系高级别会议。与会各方认为,由于疫苗分配不公平等原因,加强非洲疫苗生产能力迫在眉睫。
今年4月,非洲联盟启动了“非洲疫苗生产伙伴关系”计划,以提升非洲国家疫苗生产能力。本次高级别会议为期两天,旨在就疫苗生产的进展展开进一步对话。卢旺达总统保罗·卡加梅在开幕式上表示,“非洲疫苗生产伙伴关系”计划自今年4月启动以来取得重大进展。卢旺达与塞内加尔已与相关公司签署协议,计划从明年生产新冠疫苗。世卫组织也正在与南非公司合作。但非洲疫苗生产能力的提升依然有很多工作要做。对非洲来说,这是生死攸关的时刻。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赛在会议上表示,世界上超过18%的新冠疫苗进入G20国家,而低收入国家仅收到全球疫苗的0.6%。新冠疫苗分配的不公平,特别是“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出现,更凸显非洲提升疫苗生产能力的重要性。
非洲联盟委员会副主席莫妮克·恩桑扎巴甘瓦表示,按照非洲联盟的计划,到2040年,使非洲疫苗制造业能够开发、生产和供应非洲大陆所需疫苗总量的60%以上。目前这一比例不到1%。按照时间表,计划到2025年自产达到10%,到2030年达到30%。(央视新闻)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之声)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