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国锋担任中央主席时,其他几位副主席都有谁?

皇冠交友

1976年9月,毛主席与世长辞。在此之后,华国锋同志便担任起中央主席和军委主席的职务。他的身边还有另外5名军委副主席,积极配合着他身为主席的工作。

那么,这5名国家副主席都是谁呢?他们在历史上有做出过怎样的贡献?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还请各位帮忙“长按2秒点赞按钮”来个强烈点赞。并且“关注”一下,以后常来,不迷路。

(华国锋)

诸葛平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叶剑英

首先是叶剑英元帅,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他和华国锋曾一起并肩作战,力挽狂澜。而在毛主席离世之前,曾给予过他这样的评价:诸葛平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呢?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我们是都熟知的,而另一名吕端则是宋朝时的宰相,他向来以顾全大局,善于审时度势著称。

而毛主席之所以能够这样称赞叶剑英元帅,和他本人的历史功绩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自叶剑英从事革命以来,他就数次挽救众人于危难,扶大厦于将倾。在陈炯明发起叛乱,令军舰炮击孙中山住宅之际,他亲率海军陆战队将孙中山一行人救出,被孙中山称赞是“年少有为”;而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清党”之时,他又顾全大局,舍弃自己身为蒋介石嫡系部队副师长的身份,公然和蒋介石决裂,加入我党;在红军长征途中,张国焘拒绝北上,他又一次提前将消息告知毛主席一行人,令毛主席星夜快马加鞭,平安走出草地;在西安事变之后,他又和周总理、博古一行人,与顾祝同等进行谈判,促成了国共的二次合作。

(叶剑英元帅)

每一次历史的转折,似乎都离不开叶剑英的身影。因此,每当晚年的毛主席回忆起叶剑英和自己一起并肩作战的革命岁月时,他都会不禁对身边的人发出感叹:“叶剑英元帅为党、为人民立下了大功劳,如果没有叶剑英曾经救了我们,就没有我们的今天,你们都要尊敬他。”而在毛主席逝世后,叶剑英更是积极配合华国锋主席的工作,并且在随后提出尽早与台湾实现“两岸三通”,在新时代的转折点上,他更是提出:“祖国的统一趋势,是势不可挡的历史潮流。”

1986年10月,叶剑英与世长辞,享年89岁。每当人询问晚年时的叶剑英,为何每次都能认清大局时,他便用自己写下过的诗句来回答:“笃信马列依真理,不移不屈不苟同。”

论兵新孙吴,守土古范韩——刘伯承

位居十大元帅之首的朱德,曾评价刘伯承集“仁、信、智、勇、严”等为将的品质于一身,是不可多得的将才。而同样身列十大元帅的陈毅,也夸赞过刘伯承:“论兵新孙吴,守土古范韩。”在陈毅的这首诗句里,将刘伯承称作能比肩孙武、吴起、范蠡、韩信这样的将才,而朱德、陈毅之所以能够给予刘伯承如此崇高的评价,都和刘伯承在战场上立下的赫赫战功,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为什么要把刘伯承比作是“孙吴”呢?除了刘伯承曾经在苏联的伏龙芝军事学院接受过高等教育以外,还因为刘伯承在战场上以发明“战术战法”而著称。比如,在夜袭明阳堡的时候,刘伯承就采用了“围点打援”的战术;而在七亘村,他又使用了“瞒天过海”之术,借助日军多疑的心理,两次伏击日军。而我军后来经常采用的“麻雀战术”“群狼战术”“回马枪”等战术,都离不开刘伯承在战场上的经验总结。

(刘伯承)

等到解放战争进行之际,他又率领大军和邓小平一起千里跃进大别山,将解放战争的“内线”转移到了“外线”,给予了在南京的蒋介石强大的威慑。而在淮海战役中,他又率领军队共歼灭敌军五十余万,使得新中国的解放事业大大提前。

(刘伯承)

而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刘伯承在战场上总结下的经验又有了全新的用武之地。当时全国各地都在筹办培养新一代军事人才的军事学院,而毛主席则认为在伏龙芝学院里喝过“洋墨水”的刘伯承,则是当仁不让的人选。因此,刘伯承便悉心制定全国各大军事学院的课程编制、使用教材,全国的军事教育因此也被搞得有声有色,这让毛主席不禁为刘伯承竖起了大拇指。

1962年,晚年的刘伯承依然参与指挥了对印的自卫反击战,保障新中国一方国土的安全,并为祖国贡献了自己的后半生。1986年,刘伯承与世长辞,享年94岁。

一生厚道人称赞,千秋风流一元戎——聂荣臻

毛主席给聂荣臻的评价是“一个厚道人”,因此便有了“一生厚道人称赞,千秋风流一元戎”这句称赞聂荣臻的诗。

但是,聂荣臻的一生,绝非是仅能以一个“厚道”所能概括。这名被毛主席称赞是“厚道人”的元帅,还有着另外一个特殊的绰号:鲁智深。那么这个称号究竟是怎么来的呢?原来,在抗日战争之际,聂荣臻曾前往晋察冀开辟革命根据地,将当地的革命事业搞得有声有色,更同林彪一起打下了“平型关大捷”这样振奋人心的一场战役,因此毛主席便对众人说:“中国有一本小说叫《水浒传》,《水浒传》里有一个大闹五台山的花和尚鲁智深,依我看今年在晋察冀的聂荣臻,就是当代的鲁智深。”因此,军中便借着毛主席的这一番称赞,流传起了“前有鲁智深,今有聂荣臻”这样的一段话。

(聂荣臻)

而在抗战胜利之后,聂荣臻则继续于晋察冀一带主持工作。在毛主席进行重庆谈判之际,他和贺龙一起发起绥远战役,挫败了傅作义率领国军的进攻,同时也扩大了解放军的革命根据地,这使得正在重庆与蒋介石国民党等人进行谈判的毛主席一行人,有了更多谈判的底气。而在解放战争爆发之后,聂荣臻率领的部队又接连取得了正太、清仓、涞水等一系列战役的胜利,共歼灭国军部队近数万人之众,而在解放石家庄的战役中,聂荣臻率领的部队又创下了解放军攻克大城市的新历史,使得晋冀鲁豫解放区因此连成一片。

但是,正当平津战役即将打响,我军准备一鼓作气解放北平之际,他却向毛主席提议:“最好能让北平获得和平解放。”这使得今天北京的大批文物和历史古迹因此得以保全,这也让聂荣臻因此成为了“和平解放北平”的重要功臣之一。

年轻时的聂荣臻

而在新中国成立后,聂荣臻也在国防、科技、外交等多个领域呕心沥血,并均有建树:1956年9月起,聂荣臻与陈云、薄一波等人一同开始主持新中国的导弹研究工作;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1972年,中日关系正常化。而这其中,都离不开聂荣臻的努力。

1992年,聂荣臻与世长辞,享年九十二岁。在他的遗嘱中,他要求自己的骨灰一半撒在八宝山烈士公墓,而另一半则撒在了他曾为之付出过心血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临别之际,他还在感谢那些照顾他的医护人员、警卫员们,并告诉众人不要为我悲伤。

身先士卒军心暖,威震沙场敌胆寒——徐向前

晚年败退台湾的阎锡山,在叙述自己经略山西的一生时,曾发出过这样的感叹:“我们山西,出过两个人才,文有薄一波,武有徐向前,可惜他们都跑到了共产党那边。”

而在徐向前于1990年病逝之际,《人民日报》在纪念徐向前元帅一文的题词中,也称赞他是“身先士卒军心暖,威震沙场敌胆寒”,为什么徐向前元帅能够获得如此崇高的评价?或许,他在战场上立下的赫赫战功,就是对这句题词的最好见证:在1930年春天,他麾下的红一师出击汉平路,接连攻克云梦、光山、罗田三座县城,创下了三战三捷的连胜战绩,这让当地群众都称赞徐向前指挥的红一师是“常胜之师”,于是便有了“平汉游击五十天,三战三捷三扩编”的当地民谣。

(徐向前)

而在抗日战争时期,徐向前又同刘、邓等人一起指挥129师进行作战,在阎锡山的部队逐渐屈服于日寇铁蹄的淫威之际,129师却接连打出了长生口伏击战、反六路围攻、反九路围攻的胜利,歼灭敌军近7000人,这让日军一度哀叹:“日军虽然精锐,但恐怕无法再打入晋、陕一步了。”而徐向前元帅指挥下的一连串胜仗,也在日后成为了晋察冀一带抗日革命根据地发展壮大的坚定基础。

而等到解放战争时期,徐向前则率领解放军部队直面自己昔日的“老乡”:阎锡山。在徐向前的指挥之下,解放军接连拔除运城、临汾两座山西坚固的城池,为全国解放军的攻坚战树立了楷模,同时这也敲响了盘踞山西38年之久阎锡山的丧钟。1949年4月,身为华北野战军第一兵团的司令员率领解放军向山西最后的坚城:太原,发起总攻,让阎锡山的枭雄之梦彻底灰飞烟灭。

(徐向前)

而在新中国成立后,徐向前依然在国防的一线,为祖国献出自己的后半生。除粟裕之外,他也曾担任解放军的总参谋长职务,并为我国国防现代化提出了诸多宝贵的经验。在1979年,他更是参与并指挥了对越自卫反击战,保障了新中国南大门的一方安宁。

徐向前除了在战场上戎马一生,叱咤风云以外,他在生活里还是一名平易近人的艺术家:徐向前元帅不仅自己喜好唱京剧、粤剧、河北梆子,而且还会拉二胡,弹扬琴,这为向来在战场上严肃的他在人们的视野中多增添了几抹亮色。值得一提的是,在战场上喜欢骑马指挥的徐向前,在马背上还有一只和他形影不离的猴子,据说这只猴子是徐向前在革命期间跟着他的,而这也成为了战士们平日生活里的一番乐趣。

论文论武,一把好手——邓小平

在土地革命时期,邓小平曾追随红军,进行长征;而在抗日战争时期,邓小平同刘伯承一起开辟晋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并参与指挥百团大战;在解放战争时期,他同刘伯承大军一起挺进大别山,牵制蒋介石重兵,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后,他依然奋斗在工作的一线,为党和国家的事业付出了毕生心血。

(邓小平)

1997年,邓小平与世长辞,享年93岁。

在今天,前辈的身影已经逐渐离我们远去,但是他们却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这盛世正如他们,如我们所愿。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