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和金融形势回顾及展望
中国经济稳步复苏
2020年中国经济呈现出“前低后高”的走势,全年累计同比增长2.3%,是去年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与此同时,中国经济总量首次超越100万亿元大关,达到101.6万亿元人民币。
2021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开局良好,保持了持续稳定复苏的趋势。受到去年基数较低、“就地过年”加速复工复产等因素影响,一季度经济指标同比增速普遍大幅反弹,GDP同比高增18.3%,创历史最高季度增速。随着疫苗接种不断推进、疫情继续得到控制,我们预计中国经济将持续复苏,全年GDP增速有望达到8.8%。
从消费、投资、外贸三个部门分别来看:
2020年上半年餐饮、旅游等线下消费由于疫情受到极大冲击,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转负;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得力,消费市场逐步复苏,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从2020年三季度开始转正,四季度最终消费支出拉动经济增长2.6个百分点,较三季度回升1.2个百分点。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下降3.9%,但线下消费向线上转移的趋势明显,全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累计同比增长14.8%,占社消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9%,较去年同期提升4.2个百分点。2021年以来,随着居民外出购物、就餐和旅游的正常化,商品消费和餐饮消费均大幅改善。3月商品零售同比增长29.9%,两年平均增长6.9%。3月餐饮收入规模自2020年以来首次高于2019年同期,同比增长91.6%,两年平均增速由负转正达到0.9%。一季度消费支出拉动经济增长11.6个百分点,两年平均拉动经济增长2.5个百分点。消费有望成为2021年经济复苏的主引擎。
投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2020年投资累计拉动经济增长2.16个百分点,领先于消费和出口;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2.9%,领跑GDP增速。
2021年,随着稳投资政策的持续发力,一季度投资拉动经济增长4.5个百分点;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6%,两年平均增速2.9%,与2020年增速持平。
外贸实现逆势增长。2020年中国出口同比增长3.6%,其中四季度贸易顺差为2,117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全年累计拉动经济增长0.64个百分点。疫情在世界范围内的蔓延导致海外对抗疫物资、“宅经济”类电子产品需求高增是出口表现亮眼的主因。进入2021年,随着全球经济复苏步伐加快,叠加大规模刺激政策落地,一些发达经济体商业投资信心加速修复。外需的恢复带动我国一季度出口继续保持较高水平。一季度出口同比增加49%,贸易顺差1,16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037亿美元,较2019年一季度增加437亿美元
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保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2020年,为缓解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央行加强了逆周期调节力度,通过实施降息、降准、专项再贷款再贴现、创新货币政策工具等措施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资金困难。央行数据显示,2020年金融系统累计向实体经济让利1.5万亿元。其中LPR改革引导贷款利率下降让利59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支持发放优惠利率贷款让利460亿元,债券利率下行向债券发行人让利1200亿元,通过中小微企业延期还本付息和普惠小微信用贷款两个直达工具让利3800亿元。此外,银保监会通过督促银行减少收费、支持企业重组和债转股等方式,引导银行让利,这部分让利预计约4200亿元。1截至2020年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3.3%,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0.1%, 明显快于名义GDP 3%的增速。企业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2020 年12 月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61%,较上年同期下降0.51 个百分点;2021年2月进一步下降到4.56%,创201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2021年一季度,随着经济复苏态势的持续向好,流动性逐渐回归正常化,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2.3%,较2020年末回落1个百分点。同时,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9.4%,增速较上年末下降0.7个百分点。
4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今年的货币政策将把重点放在结构性调整上,在流动性合理充裕的情况下,加强对实体经济、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支持。央行将通过创新货币政策工具,使流动性更多流向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以及中小企业等领域,实现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更有效的支持。与此同时,会议再次强调金融领域防风险,并首次提出建立地方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的财政金融风险处置机制。更好地支持和服务实体经济以及防控金融风险将是年内包括银行业在内的金融业发展的两大主旋律。
(文章来源: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
文章来源: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抖币代充